高山纜車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政策
我們希望能以更友善的方式親近自然
--------------------------------------------------------------------------------
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在2003國家公園登山論文研討會中提到:「南湖大山是個生態敏感度極高的地區,讓我們不得不憂慮其承載能力,日益蓬勃的登山活動,是否對南湖山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衝擊呢!」但又在其結語部分提到:「政府目前正推動人人能登山的政策,因而提出登山纜車的計劃。」行政院游院長也認為興建纜車可以鼓勵台灣的高中生登上百岳。
我們同意人們有親近自然的渴望,但我們更同意台灣的山林無法負荷大量的人潮湧入所帶來的衝擊,所以,我們要告訴張景森:鼓勵大眾親近自然,卻造成山林的破壞,這是錯誤的政策。
我們要告訴游院長:新世代對山林的疏離,蓋纜車就可以解決嗎?
讓我們回到原點思考,高山纜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嗎?
一、 台灣處於板塊交接處,地質破碎,地震頻繁,高山纜車能抵擋住多少次的地牛翻身?
二、 多變天氣及海拔急速爬升所引發的安全問題,將因纜車所帶來的大量遊客而提高風
險,台灣搜救系統是否能負荷?
三、 纜車經過之處多為環境敏感帶,大量人潮湧進所帶來的遊憩衝擊是否為台灣山林所能
負荷?
四、 興建纜車所耗費的社會及環境成本,誰要來支付,你?還是你的子孫?
五、為了鼓勵大眾親近自然,卻以粗糙的政策破壞自然環境,這樣的負面示範,教我們如
何教導孩子尊重自然?
【目前我們可以做的事有】
1.5月30日,和我們一起站出來「愛山林.反纜車」
2.加入「愛山林.反纜車聯盟」並參與連署
3.大量轉告相關訊息,讓更多人知道高山興建纜車及其嚴重性。
4.寄信到政府單位信箱(如行政院、經建會與交通部),表達出更多反對的聲音。
行政院院長信箱:http://www.ey.gov.tw/
行政院經建會電子信箱:http://www.cepd.gov.tw/indexset/indexco ... d/Send.jsp
發起單位:「愛山林.反纜車」聯盟
聯絡方式:anticablecar@yahoo.com.tw
留言版:http://free.waiway.com/gb2/guest.cgi?ser=fishfish
連署專區:http://vega.cs.tku.edu.tw/~u89192251/phptest/guest.php
--------------------------------------------------------------------------------
相關文章
1.BOT觀光纜車熱 應以大陸為鑑
2.高山纜車的十大問答題
3.荒野反對高山纜車的興建!
4.高山因不那麼容易到達而美妙 請謹慎考慮高山纜車之興建
5.不要望著天邊的彩霞 而忘了腳底的玫瑰
6.興建高山纜車的真相
7.荒野保護協會針對高山纜車興建與經建會會談紀要
8.纜車計畫 滿載政治
荒野協會 http://www.sow.org.tw/
大家來寫信吧
版主: Shiau
我反對高山纜車!
因為台灣人的公德心實在很差,這和收入高低或學識高低無關,而是普遍性的現象,先說星期六帶孩子去湯姆龍,因為周二開始高燒感冒,這一周內昏昏欲睡,還全身酸痛,昨日竟痛到連站立都嫌吃力,因此只好帶孩子去湯姆龍,至少他們可玩遊戲設施,老人家我可以在休息室坐著,不用走來走去。家長休息室明明貼了好大一張公告,不能在此飲食,還有廣播說明哦,但還是有好多家長視若無睹的讓孩子在此進食,或是家長自己明知不能吃東西,還要一邊談天一邊偷偷進食。我至少柔和勸導了五位家長,不過一點用也沒有,他們不識字,也沒有公德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我花錢就是大爺,我愛在那裏吃東西,就在那裏吃,管他什麼公告或規定。這只是一個社會小角落的縮影,放大到山林,就是人越多的地方,垃圾越多,什麼觀光或山林之美,對很多觀光客而言根本就沒有什麼,他們重視的是”我來過此地(拍照)”,而不是我在這裏獲得了什麼感動或自然之美的啟示,我弟是有證的登山嚮導,他常說要保護高山,就是不要讓太多人上山,他們上山只是想拍照,證明自己到此一遊,然後留下一堆萬年不腐的垃圾,這種觀光文化一直潛藏在我們的觀光旅遊推展上。只有熱鬧沒有深度,把遊客吸引來了,卻沒有進一步做到介紹人文風土或自然的旅遊,講白一點,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大拜拜,大趕集。旅遊者在旅遊過後,不太會產生深刻的感動,每回旅遊只是換個地名,換個形式的趕集,反正先拍照,有照片就代表去過知名景點,至於看到什麼或有什麼更深層的認識,那不在我們旅遊的推展層次上,所以國民旅遊卡可以荒謬到買電腦產品或化妝品,甚至買金飾換現金,我們的各單位要大家出去玩,怎麼玩,玩了什麼卻鮮有人關心。推展旅遊的方向錯了,再玩上十年,台灣人還是只停留在走馬看花的階段
多年前,朋友們開了好久好久的車終於達拉拉山,我想像中的高山應該是很寧靜的,嘎,滿山的旅客大部分都在烤肉,或唱卡拉ok,我心裏很納悶,要烤肉或唱歌,在都市就可以做了,何苦跑這麼遠去呢?更甚者是這裏的民宿都很貴,因為遊客多,住宿品質其實不佳,有種被騙的感覺,在高高的山上,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人少的地方,靜靜欣賞天空的星星。直到第二天,我們徒步去走完神木區,我的心情終於好了起來,因為看到這些從周朝時代留存下來的神木,讓我感動不已,和整個歷史或環境相較,我們個人的生命真的太渺小,至今我仍想念那些神木群,但我不會再想上拉拉山,除非山上的惡質旅遊風能改善。就報導來看,清境農場也是如此,媒體的大肆炒作,讓此地的民宿雨後春筍般的在高山上蓋了起來,湧入的人潮也似乎帶動了當地的經濟,開發或許\可以獲取短期的利益,但失去的可是千萬年才能形成的自然景觀,一想到此我根本不會想去過度開發的高山風景區。
高一暑假參加了中橫健行隊,走在中橫山路上,那時還是未拓寬的道路,只有二線甚至單線,對開路人湧上無限敬意,背著沈重的行李,一步一步的走,身體雖然疲累,但是一轉身,山的樣子又不同了,一個轉彎,山的顏色也不一樣了。往後再驅車過中橫,就是找不到走路的那種感動,車行的快速和浮光掠影,根本無法把山景的美細細品味。至今都還記得我們站在大禹嶺上遙望奇萊,想起領隊兄姐講的奇萊登山傳奇,心裏浮現的感動與驚歎。台灣的山林很美,過多的產業道路及x橫已經讓他們不得生息了,再來個高山纜車,還能保有這麼美的景緻嗎?套一句我弟的話,要讓山水美,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只要有人就有污染,今日我們過度的開發帶來旳土石流問題,都還沒有個解決方案,就夢想要建高山纜車。老實說,施政單位老是各行其是,少有配套整合能力,這種高風險的事,一有差池,毀掉的是台灣千百萬年來的景觀,前些天中時有篇投書指出歐洲及日本高山纜車數量,但我真心想問一下,這些地方的街道或街景有像台灣這麼雜亂不堪,人民公德心有像台灣如此低落嗎?愛山林的人當然不會破壞,但有些抱持觀光消費的人呢?台灣山林經不起消費,我們還是放慢腳步,想看山,就走向它,別再用各種交通工具去掠奪山林的資源了
連走路都還會背痛的晴媽
因為台灣人的公德心實在很差,這和收入高低或學識高低無關,而是普遍性的現象,先說星期六帶孩子去湯姆龍,因為周二開始高燒感冒,這一周內昏昏欲睡,還全身酸痛,昨日竟痛到連站立都嫌吃力,因此只好帶孩子去湯姆龍,至少他們可玩遊戲設施,老人家我可以在休息室坐著,不用走來走去。家長休息室明明貼了好大一張公告,不能在此飲食,還有廣播說明哦,但還是有好多家長視若無睹的讓孩子在此進食,或是家長自己明知不能吃東西,還要一邊談天一邊偷偷進食。我至少柔和勸導了五位家長,不過一點用也沒有,他們不識字,也沒有公德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我花錢就是大爺,我愛在那裏吃東西,就在那裏吃,管他什麼公告或規定。這只是一個社會小角落的縮影,放大到山林,就是人越多的地方,垃圾越多,什麼觀光或山林之美,對很多觀光客而言根本就沒有什麼,他們重視的是”我來過此地(拍照)”,而不是我在這裏獲得了什麼感動或自然之美的啟示,我弟是有證的登山嚮導,他常說要保護高山,就是不要讓太多人上山,他們上山只是想拍照,證明自己到此一遊,然後留下一堆萬年不腐的垃圾,這種觀光文化一直潛藏在我們的觀光旅遊推展上。只有熱鬧沒有深度,把遊客吸引來了,卻沒有進一步做到介紹人文風土或自然的旅遊,講白一點,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大拜拜,大趕集。旅遊者在旅遊過後,不太會產生深刻的感動,每回旅遊只是換個地名,換個形式的趕集,反正先拍照,有照片就代表去過知名景點,至於看到什麼或有什麼更深層的認識,那不在我們旅遊的推展層次上,所以國民旅遊卡可以荒謬到買電腦產品或化妝品,甚至買金飾換現金,我們的各單位要大家出去玩,怎麼玩,玩了什麼卻鮮有人關心。推展旅遊的方向錯了,再玩上十年,台灣人還是只停留在走馬看花的階段
多年前,朋友們開了好久好久的車終於達拉拉山,我想像中的高山應該是很寧靜的,嘎,滿山的旅客大部分都在烤肉,或唱卡拉ok,我心裏很納悶,要烤肉或唱歌,在都市就可以做了,何苦跑這麼遠去呢?更甚者是這裏的民宿都很貴,因為遊客多,住宿品質其實不佳,有種被騙的感覺,在高高的山上,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人少的地方,靜靜欣賞天空的星星。直到第二天,我們徒步去走完神木區,我的心情終於好了起來,因為看到這些從周朝時代留存下來的神木,讓我感動不已,和整個歷史或環境相較,我們個人的生命真的太渺小,至今我仍想念那些神木群,但我不會再想上拉拉山,除非山上的惡質旅遊風能改善。就報導來看,清境農場也是如此,媒體的大肆炒作,讓此地的民宿雨後春筍般的在高山上蓋了起來,湧入的人潮也似乎帶動了當地的經濟,開發或許\可以獲取短期的利益,但失去的可是千萬年才能形成的自然景觀,一想到此我根本不會想去過度開發的高山風景區。
高一暑假參加了中橫健行隊,走在中橫山路上,那時還是未拓寬的道路,只有二線甚至單線,對開路人湧上無限敬意,背著沈重的行李,一步一步的走,身體雖然疲累,但是一轉身,山的樣子又不同了,一個轉彎,山的顏色也不一樣了。往後再驅車過中橫,就是找不到走路的那種感動,車行的快速和浮光掠影,根本無法把山景的美細細品味。至今都還記得我們站在大禹嶺上遙望奇萊,想起領隊兄姐講的奇萊登山傳奇,心裏浮現的感動與驚歎。台灣的山林很美,過多的產業道路及x橫已經讓他們不得生息了,再來個高山纜車,還能保有這麼美的景緻嗎?套一句我弟的話,要讓山水美,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只要有人就有污染,今日我們過度的開發帶來旳土石流問題,都還沒有個解決方案,就夢想要建高山纜車。老實說,施政單位老是各行其是,少有配套整合能力,這種高風險的事,一有差池,毀掉的是台灣千百萬年來的景觀,前些天中時有篇投書指出歐洲及日本高山纜車數量,但我真心想問一下,這些地方的街道或街景有像台灣這麼雜亂不堪,人民公德心有像台灣如此低落嗎?愛山林的人當然不會破壞,但有些抱持觀光消費的人呢?台灣山林經不起消費,我們還是放慢腳步,想看山,就走向它,別再用各種交通工具去掠奪山林的資源了
連走路都還會背痛的晴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