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的聯合報, 神童寧當普通人

成長點滴‧心情分享

版主: Shiau

回覆文章
頭像
晴媽
文章: 624
註冊時間: 2003-10月-14 09:53 am
來自: 新店
聯繫:

7/25的聯合報, 神童寧當普通人

文章 晴媽 »

在報紙看到這則新聞,真是感慨萬千。


第一神童出家 寧做普通人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上世紀七○年代開創的天才兒童「少年班」,經過近卅年發展和觀察,發現當年的少年班孩童有的變成精神病,有的出了家,有的則是不知去向,這些發現與當年的期望有天壤之別。

南方周末報報導,一九七八年整個大陸的媒體都在報導寧鉑,「第一神童」寧鉑兩歲半時能夠背誦卅多首毛澤東詩詞,三歲能數一百個數,四歲學會四百多個中文字,五歲上學,六歲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藥,八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十三歲與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下圍棋連贏兩盤,被稱為神童。

中國科技大學專門為十三歲的寧鉑等多名神童成立天才兒童「少年班」。其他還有當時被譽為「未來諾貝爾獎得主」的謝彥波與另一名佼佼者干政。坎坷的命運從此籠罩他們身上。

「少年班」成員擔負太多社會壓力,加上媒體曝光過度,往往造成人際關係、心理大受影響。

寧鉑的興趣在天文學,想轉到南京大學,但被限制在原校讀他不喜歡的物理,後來離開校園,出家去了。

謝彥波和干政與導師處不好,在大陸沒拿到博士學位,想到美國拿博士學位,但仍舊沒拿到,後來返回大陸。謝彥波以碩士的資格勉強在學校教書,但精神已有異狀,整天以為大家在窺伺他、要破壞他的學術成果;干政則患上嚴重精神疾病,失去了工作。

當年的「少年班」班主任汪惠迪難過地說,當時各方面的因素,如宣傳、壓力、體制、教育方式,都對這幾個特殊的孩子不利。她曾一再告誡孩子,一定要把自己當作普通人,但收效甚微。

反倒是不受到社會注意的其他同學,如今已有極大成就,例如秦祿昌,如今是美國北卡大學物理系和材料系教授,被稱為「奈米博士」;又如微軟公司的亞洲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亞勤。

有關方面檢討錯誤,在重新培養天才兒童時,更重視孩子心理素質和成長。

出家的寧鉑痛恨當年的錯誤,他曾表示,決不應該設計孩子的未來,應任其自由發展,哪怕最終只能做個普通人。

【2005/07/25 聯合報】



其實神童變普通人的事件古今皆有,那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句千古名言吧,但站在為人父母的立場很難拿捏,如果孩子真的是天才兒童,卻因父母不察而誤了他的發展是一種遺憾,但如果孩子質資平凡,父母卻硬要讓他變成神童,那也很荒謬。

我的孩子大概都不具這種神童成分,但講實際一點,如果能有更有效的引導或教育方式,說不定可以啟發孩子不為人知的潛力,雖然我有這種想法,但在生活中,我還是採取大量閱讀、到處探索的體驗,而不把時間拿來學什麼注音或英文。這樣的方式一和同齡孩子比較,我們的學習是落後的。最明顯的例子是今年就要上小一的晴晴,這個暑假才開始學ㄅㄆㄇ,我雖然不擔心她將來在國語文的表現,但是短期內她的注音能力就是比同齡孩子落後。加上她又粗枝大葉的,實在令人額頭冒汗 。只能想,她的優勢在大量閱讀,只要假以時日,她的表現絕對會超過同儕,這是不是有點阿Q?

所以我真的覺得當父母很難,要做到恰到好處,過與不及都不行。這個想法在我心中存在很久,只是看到昨日的聯合報又有此感慨


覺得當神童及其父母都很累的晴媽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