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絲網上的小花共讀分享
發表於 : 2005-3月-16 02:51 pm
出版社:格林
繪作者:英諾桑提
譯者:林海音
這本書買了很久,因為喜歡英諾桑提的畫風,不過覺得內容太深奧,想等孩子再大一點才講給他們聽。半個月前,晴和靖自己去挑書時,晴發現了這本畫得很漂亮的書,靖則是對書中的坦克著迷。所以我試著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本繪本。
主角是一個叫白蘭琪的小女孩,用小孩的觀點去描述孩子眼中看到的戰爭進行,一堆軍車開進城來,冒出難聞的氣味,還有許多大兵來來往往。冬天開始了。不只暗示季節的轉換,還突顯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正如寒冬嚴酷吧!
有一天,白蘭琪無意中發現一個小男孩從卡車上逃出來,卻又被捉回卡車上,她想知道這個小孩會被載往何處,於是白蘭琪跟著卡車一直走,走到一處新開闢的林地,那裏有一排排的木屋,鐵絲網後面站著一堆孩子,每個孩子都很瘦,他們說肚子餓,白蘭琪把麵包遞過去。
往後每天白蘭琪提早從學校溜出來,她從家中拿走的食物越來越多,但她卻越來越瘦,在鐵絲網後面等她的孩子越來越多,有些孩子身上還別上了一顆星星。
接著她又敘述每天晚上軍車不開車燈從河的那一邊開過來,畫面上是軍人疲憊的坐在坦克上(暗喻德軍節節敗退),直到有一天大家都把行李、鍋盆搬上車,開始離開,英諾桑提用俯瞰角度,呈現出戰亂中逃離的平民百姓及傷兵,就在那天,白蘭琪又走進森林裏,滿目瘡痍的林地中,木屋不見了,那些在鐵絲網後的孩子也不見了,白蘭琪手上拿著一朵紫色小花,她神情肅穆的把花朵放在鐵絲網上,整個森林亂成一片,在霧茫茫的光影中,突然聽見一聲槍響。
又有軍車開進城來,這次的軍人穿的衣服顏色和上次不同,但軍車一樣冒出難聞的味道,整個城市斷垣斷壁。
白蘭琪媽媽一直在等小女兒回家,河水漲漫上岸,番紅花開了(就在白蘭琪站著的那塊地方),春天在歌唱。畫面是生機蓬勃的春日景象,原本破敗不堪的林地中,鐵絲網依舊在,泥濘不見了,冬日的灰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眼的柔綠和明媚春光。不知英諾桑提是否藉此暗示冷如寒冬的戰爭終於過去,人間又有了希望及光明?
英諾桑提這位繪者我很喜歡,台灣麥克世界音樂繪本當中的胡桃鉗就是出自他的手筆。當初買這本繪本,也是喜歡畫風,只是我不知道這麼悲慘的故事,是不是該在他們這麼小的時候讓他們知道?晴和靖一直問:為什麼德國人要把猶太人捉走?他們為什麼要殺猶太人?我說我也不知道。戰爭就是這麼恐怖。不過他們對好心的白蘭琪也覺得好奇,她是德國人,為什麼她會拿東西給猶太人吃?我說: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是壞人,像白蘭琪是好人,她看到別人沒東西吃,就好心的拿給他們啊!原本人性的善惡就和種族或國籍無關,這麼複雜的問題,要等他們再大一點才知道吧!
他們二個人對這個故事的接受度超過我的理解,後來在家看真善美時,我們從沒看過完整片段,每回都只看歌唱那幾段,晴主動要求要看其他的劇情,他們二個一看到納粹旗幟,就說:和鐵絲網上的小花一樣,這是德國人的旗子!我自己都很怕看二次大戰的史實,太殘暴了,可是發生過的事不能裝成沒看見。透過這些動人的繪本把戰爭的愚蠢及殘酷本質告訴孩子,才能讓他們了解身處和平盛世的幸福吧!
繪作者:英諾桑提
譯者:林海音
這本書買了很久,因為喜歡英諾桑提的畫風,不過覺得內容太深奧,想等孩子再大一點才講給他們聽。半個月前,晴和靖自己去挑書時,晴發現了這本畫得很漂亮的書,靖則是對書中的坦克著迷。所以我試著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本繪本。
主角是一個叫白蘭琪的小女孩,用小孩的觀點去描述孩子眼中看到的戰爭進行,一堆軍車開進城來,冒出難聞的氣味,還有許多大兵來來往往。冬天開始了。不只暗示季節的轉換,還突顯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正如寒冬嚴酷吧!
有一天,白蘭琪無意中發現一個小男孩從卡車上逃出來,卻又被捉回卡車上,她想知道這個小孩會被載往何處,於是白蘭琪跟著卡車一直走,走到一處新開闢的林地,那裏有一排排的木屋,鐵絲網後面站著一堆孩子,每個孩子都很瘦,他們說肚子餓,白蘭琪把麵包遞過去。
往後每天白蘭琪提早從學校溜出來,她從家中拿走的食物越來越多,但她卻越來越瘦,在鐵絲網後面等她的孩子越來越多,有些孩子身上還別上了一顆星星。
接著她又敘述每天晚上軍車不開車燈從河的那一邊開過來,畫面上是軍人疲憊的坐在坦克上(暗喻德軍節節敗退),直到有一天大家都把行李、鍋盆搬上車,開始離開,英諾桑提用俯瞰角度,呈現出戰亂中逃離的平民百姓及傷兵,就在那天,白蘭琪又走進森林裏,滿目瘡痍的林地中,木屋不見了,那些在鐵絲網後的孩子也不見了,白蘭琪手上拿著一朵紫色小花,她神情肅穆的把花朵放在鐵絲網上,整個森林亂成一片,在霧茫茫的光影中,突然聽見一聲槍響。
又有軍車開進城來,這次的軍人穿的衣服顏色和上次不同,但軍車一樣冒出難聞的味道,整個城市斷垣斷壁。
白蘭琪媽媽一直在等小女兒回家,河水漲漫上岸,番紅花開了(就在白蘭琪站著的那塊地方),春天在歌唱。畫面是生機蓬勃的春日景象,原本破敗不堪的林地中,鐵絲網依舊在,泥濘不見了,冬日的灰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眼的柔綠和明媚春光。不知英諾桑提是否藉此暗示冷如寒冬的戰爭終於過去,人間又有了希望及光明?
英諾桑提這位繪者我很喜歡,台灣麥克世界音樂繪本當中的胡桃鉗就是出自他的手筆。當初買這本繪本,也是喜歡畫風,只是我不知道這麼悲慘的故事,是不是該在他們這麼小的時候讓他們知道?晴和靖一直問:為什麼德國人要把猶太人捉走?他們為什麼要殺猶太人?我說我也不知道。戰爭就是這麼恐怖。不過他們對好心的白蘭琪也覺得好奇,她是德國人,為什麼她會拿東西給猶太人吃?我說: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是壞人,像白蘭琪是好人,她看到別人沒東西吃,就好心的拿給他們啊!原本人性的善惡就和種族或國籍無關,這麼複雜的問題,要等他們再大一點才知道吧!
他們二個人對這個故事的接受度超過我的理解,後來在家看真善美時,我們從沒看過完整片段,每回都只看歌唱那幾段,晴主動要求要看其他的劇情,他們二個一看到納粹旗幟,就說:和鐵絲網上的小花一樣,這是德國人的旗子!我自己都很怕看二次大戰的史實,太殘暴了,可是發生過的事不能裝成沒看見。透過這些動人的繪本把戰爭的愚蠢及殘酷本質告訴孩子,才能讓他們了解身處和平盛世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