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Refinedmeg:
其實私下常有媽媽跟我提到孩子進步的情形.仔細看了你這二篇文章,心中非常的感慨.
我這個半路插花進入幼兒教育的領域裡,歷經學生,老師,講師,顧問,近十年來接觸過許許\多多有志從事蒙氏的幼教工作者,就是沒有辦法培育出一個真正願意放下身段,真正重視孩子發展的老師.
反而,由誤入信誼到現在的"藍天,微風",倒是無心插柳的看到許多用心的媽媽,我只出一張"嘴",跟你們都沒有見過面,對於你們的努力實踐卻是非常佩服,你們應該給自己及孩子拍拍手,而不是感謝我.蒙特梭利女士說過,他只是個"發現者",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罷了.而新大陸永遠比哥倫布大.
言歸正傳,0~3歲我在網下講過很多,在網上沒有提是因為沒人問.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
我先這樣整理好了,大方向是--秩序,感官與探索,語言.
秩序感--所謂秩序是架構一個人的基礎磚塊,孩子天生沒有能力,必須靠後天環境來養成(如果孩子像小狗一樣,一出生沒多久就會站起來,那有多輕鬆呀.然而,天生的能力限制了小狗的心智,而人類的孩子因為沒有能力卻有無限的心智,所以才成為地球的主宰),就好像你帶一個瞎子到一個陌生的場所,讓他自己摸索著走出去,那將是一片混亂的局面,如果你給他一條線,線的另一端綁在出口上面,那他就能夠穩定的走出去,如果他走到一半,你用剪刀把線剪斷了,那會怎麼樣?
一歲的孩子已經對秩序產生反應了,逐漸到二歲多是高峰,然後漸漸消退直到六歲,所以我說散步路線要固定,而且作息要正常,物品擺放要正常,讓孩子有所依循的去發展心智能力(智能,記憶體,語言,動作能力),這時候的髓俏化是非常迅速的.
感官與探索--孩子此時是屬於潛意識的學習,而且百分之百吸收,因此,必須給孩子感官上多樣的刺激,,所以孩子有幾個重要的學習工具,即動作(手)及感官(眼,口,聽覺,觸覺,身體),因此要給孩子感官上大量的刺激.
而刺激感官最重要在於讓孩子充分探索,把危險物品放高,讓孩子可以拉開抽屜把東西拿出來,咬一咬,聞一聞,我的孩子一歲時,從客廳到廚房整天一片凌亂,直到孩子睡了,我才一一收拾.直到一歲半,我才引導他收拾.這時有二個重點,
一是可以觀察出孩子對環境的爆發力(取出物品越來越快,而且越來越不滿足),此時要豐富環境的內容.例如我的孩子起先在客廳可以玩上一天,後來需要客廳及廚房,然後連樓上所有房間也遭殃.
一是不可以受干擾,你會發現孩子靜靜的玩上好幾個小時都不會吵你,如果能夠在事先準備一個充分探索的安全環境,即使孩子不在眼前,你也可以放心讓孩子去充分探索而不需去干擾他.
感官及探索也牽涉到大小肌肉的發展,此時的孩子需要發展大肌肉,探索環境是最好的大肌肉運動(大肌肉架構好,小肌肉才會好),適時的大肌肉很重要.
語言--此時的孩子尚處於聽的階段,慢慢的名詞已經無法滿足孩子,因此我們要對孩子慢慢的說一串的句子,不要說疊字(如,要不要喝水水,應該說,你要不要喝水),也盡量不要說負面的語言(如,不可以,不要......),孩子的語言爆發多在二歲左右,而脾氣不好的孩子大多是表達不清楚的孩子,因此要為二歲做準備.
一歲半以後要跟孩子多握握手,講有禮貌的話,這些都對孩子有所幫助.
我們來歸納一下,對於1~2歲的孩子,我們要在環境中滿足他智能上及心理上的需要,而不是只有保育上的需要.
孩子需要一個能夠充分探索,觸摸,觀察的環境.
必須有一個充分自由活動的空間(大肌肉活動).
必須有良好正面的人際關係(最好有同伴)
最後,父母親的態度非常重要,面對孩子時要放輕鬆,要給孩子一個很溫暖的環境,常常抱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是被接受成為這個環境的一分子.
大致上先這樣,有問題再說吧.
超群張園長有收這麼小的孩子喔,你要不要去跟Sharon方私下討論一下再決定呢?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