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青:
你說:『現在的我, 或許單一事件我可以做來有很多樂趣, 可是太多的責任使得我無法從容. 這種忙碌使我陷入莫名的悲苦中. 因為過去經驗的制約, 使我對缺乏自主時間的生活有負面的感受.』
我非常能體會你的感受----差別只在於:我提早太多太多經歷這一切---國小三年級開始就得獨立之餘,還得照顧三個弟弟(包括堂表弟妹總共十個孩子)的學業及生活起居還有處理大半部分的家務;高中離家出走之後,除了得獨立生活維持一定的學業水平,還得設法營生,籌措所有可知與不可預料的支出;正值研究瓶頸時,因懷孕而每日得昏睡達十二個小時,產後照顧孩子種種無人替手的慘狀(現在的我,很有信心的說:『還好當時沒狠心把這樣磨娘的孩子交給其他不可能期待理解的人接手,因為那只會延長我們之間的磨合期不知何日可終』),.......................即使到現在,我還是深受這樣制約與為難之苦,自以為並不比你稍霽。雖然我久經磨練,除非這許多互相掣肘的責任與理想能慢慢在我們的堅持,與歷經時間演進而進行到各自能『協調』的步調,.........否則,再多的經驗只可能讓我們『逐漸學會面對現實』,卻無實質太大的助益吧~~~我最先跟石頭姊姊一再『迴避』的,正是這樣『體會現實』之後仍毫無助益的無奈。
即使到現在,我也是對於『無法(第一次修正)自主時間的生活有負面的感受』---所以我選擇研究工作,而且是幾乎是最能尊重與掌握完全自主時間的領域與老闆,.................所以,我不喜歡講電話(有我重視的正事自不在此例----像我爸媽純粹噓寒問暖,我婆婆的東家長西家短道人是非的這種,我就很難不厭煩---根本沒任何耐性可言,一分鐘內就立刻無情結束),不喜歡人家親自上門串門子(已經有幾位學長讓我明言送客的),不喜歡社交場合與送往迎來,...............這雖然與你的呈現方式不同,不過,本質上應該是基於同樣的渴求,而且應該是相較於常人為高的渴求吧~~~(第二次修改:特別標示該句,藉以突顯我應該沒誤解吧??!!)
然則,我仍要說:『培養很好的直覺判斷分析能力, 使我可以不需費力就可以有看來不錯的表現(我認為我很用心的找不費力的方法)』這真的是很難得的天賦與努力成果---我自認為遙不可及,仍得多加努力。而你說:『我常因同學認為我的從容是裝出來的而生氣. 』---我也頗能體會。因為我小時候對於老師同學因為我的『成就』而誇揚我『聰慧』時(完全漠視我付出旁人遠不可及的時間與精力),我往往也氣憤難抑呢~~~
咱們個別差異雖大,同質性也頗高哪~~~
祝好!!!
diana
to Diana
版主: Shiau
就這點而言,我們並沒什麼不同吧??!!
最後由 diana 於 2004-2月-17 10:19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Diana
我覺得你可能稍有一點兒誤解青的意思,她並沒有說她不喜歡與人交往或像你我一樣的不擅 or 不喜 social;相反的就我看過她以前及這題中所寫的自己, social 一向是她的強項、其實也對之有所 enjoy,<不參加網聚或親子團因為不喜歡自己太 social>這句敘述,只是她有意識地、後天地希望自己可以不要那麼 social 而已。人際交往能力順暢應可算是青的天生強項之一吧,相對的像你和我這樣連和家人話家常都常常覺得厭倦不想開口的性格,就應算是我們的 defect ,呃,也沒那麼嚴重啦!就是我們性格的特質之一啦。
青的意思應該是比較偏重在表達:雖然她很努力地尋找過<不費力的方法>而且也的確曾經成功找到及建立起不費力的方法,但是當情況丕變,太多的責任堆壘在一起、以致於不費力的方法事實上已開始失效的時候,她就覺得壓力過大而且有些超出身心負荷度,而開始有些心情不美了。責任過多應該是青基於生物本能,從小就知道應該小心避免的一種情境,但是現在隨著她優異的學術與教學表現,外在加諸的責任已超過她可以自行<部份撇棄>的程度,這應該才是令她感到困擾的原因吧。
你則很不一樣,看來第一是天生就有過人精力(你自幾乎完全遺傳了你特質的悅悅身上已明顯了解到的罕見特質),第二是後天成長環境也要求你把這些精力投注在<責任及工作>上;因而養成你習於在工作和責任這個向度上大量自我要求,幾乎很難感受到這部份的<壓力>、甚至你還頗能 enjoy <多工作業>事實上對身心兩方面造成的實質壓力。(所謂實質壓力,指的是純就客觀條件來看所必定造成的壓力,如多工所需佔去的時間和或多或少的用心程度)。這點是就我看來你和青在遺傳,先天氣質,身體狀況,工作習慣諸方面的重大差異。
青,
最近你多次用到<不歸路>、<騎虎難下>之類的字眼,我覺得你真是來到了一個很 critical 的點了,either 是迅速想法子自過多的責任中部份抽身(看來很難),好能繼續運用你的不費力哲學(我認為這也許是對你最好的方式)來做事;or 在前中年的這個階段來個秣馬厲兵,重新整頓及建立一套新的效率模式(其實你最近規律運動,身體應該比以往更強,這麼做也不是不可能,頂多把它想成一個新的童年、利用它來重新自此階段建立起<一生的工作習慣>,讓以後的後半輩子受用無窮)。以我所認識的那個有創意做研究、對學生善於引導及幫助的青來說,我覺得你若能走後者方式,<不歸路>地繼續做一個極優異的研究者和老師,當然是人類之福;但是以你自己所喜歡的、也喜歡閒逸風花雪月情致的那一面來說,若走前者方向 maintain 你過往建立起來的不費力哲學,你的人生看來又會比較符合上帝創造你時所賜給你的天生氣質及特殊點,也是同樣榮神益人的。
所以我覺得就我所能想得到的面來說(我所能想到的面當然有限,你自己大概早想過不只三五面了),不論如何都是美事,只是後者會很累、很需要 self decipline(不好意思這字我老不記得怎麼拼,現在明顯是拼錯了)。
stone
我覺得你可能稍有一點兒誤解青的意思,她並沒有說她不喜歡與人交往或像你我一樣的不擅 or 不喜 social;相反的就我看過她以前及這題中所寫的自己, social 一向是她的強項、其實也對之有所 enjoy,<不參加網聚或親子團因為不喜歡自己太 social>這句敘述,只是她有意識地、後天地希望自己可以不要那麼 social 而已。人際交往能力順暢應可算是青的天生強項之一吧,相對的像你和我這樣連和家人話家常都常常覺得厭倦不想開口的性格,就應算是我們的 defect ,呃,也沒那麼嚴重啦!就是我們性格的特質之一啦。
青的意思應該是比較偏重在表達:雖然她很努力地尋找過<不費力的方法>而且也的確曾經成功找到及建立起不費力的方法,但是當情況丕變,太多的責任堆壘在一起、以致於不費力的方法事實上已開始失效的時候,她就覺得壓力過大而且有些超出身心負荷度,而開始有些心情不美了。責任過多應該是青基於生物本能,從小就知道應該小心避免的一種情境,但是現在隨著她優異的學術與教學表現,外在加諸的責任已超過她可以自行<部份撇棄>的程度,這應該才是令她感到困擾的原因吧。
你則很不一樣,看來第一是天生就有過人精力(你自幾乎完全遺傳了你特質的悅悅身上已明顯了解到的罕見特質),第二是後天成長環境也要求你把這些精力投注在<責任及工作>上;因而養成你習於在工作和責任這個向度上大量自我要求,幾乎很難感受到這部份的<壓力>、甚至你還頗能 enjoy <多工作業>事實上對身心兩方面造成的實質壓力。(所謂實質壓力,指的是純就客觀條件來看所必定造成的壓力,如多工所需佔去的時間和或多或少的用心程度)。這點是就我看來你和青在遺傳,先天氣質,身體狀況,工作習慣諸方面的重大差異。
青,
最近你多次用到<不歸路>、<騎虎難下>之類的字眼,我覺得你真是來到了一個很 critical 的點了,either 是迅速想法子自過多的責任中部份抽身(看來很難),好能繼續運用你的不費力哲學(我認為這也許是對你最好的方式)來做事;or 在前中年的這個階段來個秣馬厲兵,重新整頓及建立一套新的效率模式(其實你最近規律運動,身體應該比以往更強,這麼做也不是不可能,頂多把它想成一個新的童年、利用它來重新自此階段建立起<一生的工作習慣>,讓以後的後半輩子受用無窮)。以我所認識的那個有創意做研究、對學生善於引導及幫助的青來說,我覺得你若能走後者方式,<不歸路>地繼續做一個極優異的研究者和老師,當然是人類之福;但是以你自己所喜歡的、也喜歡閒逸風花雪月情致的那一面來說,若走前者方向 maintain 你過往建立起來的不費力哲學,你的人生看來又會比較符合上帝創造你時所賜給你的天生氣質及特殊點,也是同樣榮神益人的。
所以我覺得就我所能想得到的面來說(我所能想到的面當然有限,你自己大概早想過不只三五面了),不論如何都是美事,只是後者會很累、很需要 self decipline(不好意思這字我老不記得怎麼拼,現在明顯是拼錯了)。
stone
Re: 就這點而言,我們並沒什麼不同吧??!
diana
我的確刻意避開社交場合, 不是這些活動使我窘迫, 而是我會忍不住太過投入. 投入當然沒什麼不好, 但是我自覺能力有限無法兼顧.
大學時期, 有學長(可能有點喜歡我)批評我是送往迎來的交際花. 這點我並不否認. 後來的人生道路我其實是往避開太多社交的生活做選擇.
我有很強的表現欲. 從小到大我很容易受到注意, 但是也常有不知收斂的批評. 在中研院時, 我在聘人會議上, 就
不知分寸的發表看法(我當時只是助研究員). 我的發言使我支持的對象進來, 但是也讓某些大老感冒. 那時候院長有定期座談, 我也發表過意見. 連張忠謀到中研院演講, 我的問題後來還上電視報紙. "讓別人注意到我" 不是我的初衷, 而是想法太多忍不住要發表是我的毛病.
我曾努力培養的習性就是學會閉嘴. 到不是別人的看法, 而是我覺得言多必失.
我的確刻意避開社交場合, 不是這些活動使我窘迫, 而是我會忍不住太過投入. 投入當然沒什麼不好, 但是我自覺能力有限無法兼顧.
大學時期, 有學長(可能有點喜歡我)批評我是送往迎來的交際花. 這點我並不否認. 後來的人生道路我其實是往避開太多社交的生活做選擇.
我有很強的表現欲. 從小到大我很容易受到注意, 但是也常有不知收斂的批評. 在中研院時, 我在聘人會議上, 就
不知分寸的發表看法(我當時只是助研究員). 我的發言使我支持的對象進來, 但是也讓某些大老感冒. 那時候院長有定期座談, 我也發表過意見. 連張忠謀到中研院演講, 我的問題後來還上電視報紙. "讓別人注意到我" 不是我的初衷, 而是想法太多忍不住要發表是我的毛病.
我曾努力培養的習性就是學會閉嘴. 到不是別人的看法, 而是我覺得言多必失.
我的表達能力果然太差,哈~~~
Dear 青及stone:
我想,兩位是都沒看到這句話〔這雖然與你的呈現方式不同,不過,本質上應該是基於同樣的渴求,而且應該是相較於常人為高的渴求吧~~~〕,還是這句話顯然相對於前面我的〔自閉〕陳述太過〔微渺〕呢??更有可能的是,我的表達能力太差吧!!總之,我沒誤解青對於社交的能力與天性的熱衷,只是不可否認的,我們都對於自主掌握時間的慾望有非常強烈的渴求,雖然藉以表現的方式隨個人性格不同而相異。
祝兩位都好啊~~~
diana
我想,兩位是都沒看到這句話〔這雖然與你的呈現方式不同,不過,本質上應該是基於同樣的渴求,而且應該是相較於常人為高的渴求吧~~~〕,還是這句話顯然相對於前面我的〔自閉〕陳述太過〔微渺〕呢??更有可能的是,我的表達能力太差吧!!總之,我沒誤解青對於社交的能力與天性的熱衷,只是不可否認的,我們都對於自主掌握時間的慾望有非常強烈的渴求,雖然藉以表現的方式隨個人性格不同而相異。
祝兩位都好啊~~~
d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