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頁 (共 2 頁)

發表於 : 2004-9月-21 10:27 am
mouse
Dear P,

我也曾經有類似的困擾,不過寶寶倒不是每次睡覺都要找婆,但偶爾也會如此。我想,作媽媽的P是一種渴望孩子能把自己視為最安全的懷抱的心情吧,當這種感覺沒有被滿足時,P的心裡其實是會欠缺安全感及信心的。作媽媽的心情很奇妙,渴望親子的親密感似乎無法取代。 :wink:

我猜andie、晴媽與Hank,應該都沒有與長輩同住吧,所以有著非常足夠的安全感與信心,瞭解自己的孩子都在自己可以瞭解的範圍,這時候如果有很愛孩子的親人能代替一下照顧者的角色,也許有種喘口氣的輕鬆吧。 :d

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我的老大在老二初生後,婆婆即堅持把老大帶去同睡,那時約1Y8M。到三歲左右,我曾經積極地計畫,然後很自然地把孩子帶回自己的身邊同睡。這樣作在我看來的好處很多,不過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我覺得睡前、睡眠中間到睡醒這段期間是特別親密的親子時光,對親子關係大有改善。從睡前遊戲到漸漸calm down,到互相依偎親子共讀,講講悄悄話,到睡眠中的安撫、照料(尤其孩子生病的時候,總覺得媽媽應該要親自瞭解、照料),以及醒來時的童言童語(如果自然睡醒精神好,是很有趣可愛的 :) ),似乎都是其他時光無法取代的。

其實是發生在老大讀幼稚園後,新鮮期過後,有一段時間除了賴床還不願隨著我去上學。學校老師觀察之後,建議工作晚歸的我加強親子之間的親密感與依附感,生活中細節的改善則是我自己擬的方案。恰巧家中換屋,生活空間重新安排,我也在搬家前就與老大漸漸達成共識要住在同一個房間,然後再與婆婆溝通,也就趁機帶回來同睡。此後,我覺得在教養孩子以及帶他上學這件事情都很有幫助。只是,我另有一個1Y8M的老二,同時哄兩人睡覺,早上叫醒愛賴床的老大都是新的難題。 :(

所以,我個人的經驗,還是覺得親(父或母)子的親暱感與依附感很重要。這尤其在年紀稍大之後的行為與品格教養時會有影響,長期依附長輩,而長輩又很保護孩子的時候(長輩通常很難放手讓孩子探索、自我學習),父母在教養上其實會出現困難的 (w)

P,我在看你有限的陳述時,想到幾個點 (i) 。你提到下班後泡奶、遞尿布都跑第一,我想到重點應是親自抱著小孩「餵」奶,親自「換」尿布,而不是作助手喔。另外,我老二的經驗是,有時候他只是需要回到白天熟悉的房間或樓層,就會願意睡覺了,倒不一定非要婆婆哄他。我有時候讓他在我們的房間玩一下玩具,鬧睡覺的時候,讓他挑一本小書讀給他聽,他會安靜下來,不久候就自然睡著了 (w)

我是覺得,把屎尿、餵奶、哄睡,這些BABY的人生大困難,能陪伴他度過的人,通常BABY就會很依賴喔 ;) 。不過,如果其他時光你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建立地很好,唯獨睡覺這件事情沒辦法的話,倒也別太急啦,我的經驗是大一點語言溝通能力好一點時,與你可以講上許多話的時候,這個情況會容易解決地多。稍大以後,有許\多親密關係其實depend on語言溝通的廣度與深度。如果暫時真的無能為力的話,就作能作的,剩下的部分就放寬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吧!

喔,對了,一位曾經當過園長的好朋友告訴我,每天撥出一小段時間與你的BABY獨處,寧靜而安詳的。譬如:出去散步一小段路。我自己的作息不允許,但另一位大家庭同住的朋友從寶寶九的月大時開始實行地,效果倒是非常好 (y) ,他的寶寶1Y1M。

發表於 : 2004-9月-21 12:21 pm
andie
我之所以會說中P的心事,是因為我就是那個小孩,從小我生活都是阿媽打理,跟阿媽很親,我媽媽又有婆媳心結,所以經常鑽牛角尖,鑽年角尖的結果是讓孩子很痛苦,他被迫選邊站,不敢自在的表露自己的感情.

我之所以對自己有信心,是因為我了解大人對自己沒信心後,一些態度和舉動對孩子造成的痛苦.身為一個過來人,我深深了解沒有所謂最愛這回事,是大家一樣愛.我真的要呼籲媽媽不要太在意這些.愛不是越分越小而是加乘倍數,越分越多的.

我的母親經常想要以他的教育方式帶我的孩子,有些對孩子很好,但是我會仔細評量,再苦再累,我都不會輕易將教養權讓出,我對孩子的期望和我母親相異,因此不能讓孩子同時有兩個主要教養人.因為今天如果我放棄,將來吃苦的是我.孩子需要一個主要教養人.當時我孩子是菲傭帶得,我就尊重他的教養方式,免得孩子無所適從.

就P的說明,我覺得問題不大,所以她可以寬心.第一他必須和長輩同住,這點無法改變.第二她和婆婆似乎沒有太大心結,婆婆也願意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第三她有花時間和小孩互動,所以才會勸她不用太在意,等孩子上學,只要孩子持續認為你是好玩伴,就沒問題了.

發表於 : 2004-9月-21 01:36 pm
mouse
我覺得Andie的提醒很好,我活生生地看到大伯的小孩在奶奶和媽媽(過去她們同住)之間的夾縫裡求生存,常被要求表態,或在背後互相聽聞一些小話(連我都聽到很多),很是不健康。

常常跳出來看待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是需要的。部分的堅持也許滿足的只是自己的安全感,對小孩未必有差別;有些堅持則是必要的。我認同教養權這一塊,不過說「教養」有時候太沈重,如果親子依附的關係很緊密,身教及環境塑造帶來的影響可以是潛移默化的。

P應該還好啦,感覺地出來婆媳彼此都蠻善意的。如果只是睡覺一件事情,確實問題不大。

不過不談小孩,我仍然很在意P在媽媽這個角色的感受,正視自己的感受,分析它,或許對其來源會有比較清楚的看法。想到建議我與小孩獨處的媽媽,她同時也建議我記錄每天與小孩相處的情形。冷靜想想需要在意的部分或時段,實踐之,記錄之,我覺得確實對自己的安全感有很大的抒發。

我又來了

發表於 : 2005-2月-24 05:49 pm
p
是我 , P
其實這段期間我三不五時就來看看 但就是不知該如何下筆…
經過了那麼久 我BB(2.2Y)還是跟奶奶睡

有一次趁著和他在房間裡玩得高興,問他
"晚上跟媽媽睡好嗎" BB想了一下"跟奶奶睡"
"跟媽媽睡啦 回外婆家你都跟媽媽睡ㄚ" "跟奶奶睡"
"你不喜歡媽媽了…(裝哭) "……..."
BB靠近我 捧著我的臉 很認真的也很溫柔的跟我說 "跟奶奶睡"
突然之間 我覺得我好殘忍, BB才2歲多 只是單純的想和他依賴的人一起睡覺
而我這口口聲聲說是最愛她的媽媽, 竟然讓她置身在那麼複雜的情緒,逼她做她不想的事
我應該讓她快快樂樂得長大 不是嗎
現在我還是每天下班陪她看書.畫圖.玩耍 晚上牽著她的手睡覺 早上看著她第一個笑容
聽她甜甜得叫媽媽 讓她抱你抱的好緊 陪她一起唱兒歌
其實我還是很幸福的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