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票疑雲
◎馮賢賢/公共電視資深製作人
我想跟大家說一個故事,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
三月二十號下午四點,幾百萬焦急的選民打開電視,等著看所謂的出口民調。結果,電視台食言了。不過,他們也沒有虧待觀眾。四點三十分,有一台開票總數已經超過六百萬,其他台急起直追.四點四十分,總票數超過八百萬.除民視外,其他各台都是藍軍領先.有人越看越緊張,也有人越看越開心.
如果你一開始就鎖定公共電視,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公視引用連宋總部開出來的票數,也就是相當可靠的國民黨地方黨務系統回報的票.四點二十六分時,雙方各約九十萬票,陳呂開始超前.這個趨勢,一路持續下去,絕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陳呂微幅領先。
四點三十分,公視根據連宋總部數據共開出三百一十萬票,商業台已經開出六百萬票.四點三十五分,公視開出三百九十萬票,商業台飆到七百萬.四點四十分,公視四百萬票,偉大的商業台端出八百萬票.四點四十八分,公視是五百四十萬票,商業台已經直逼一千萬了。而且,除民視外,所有商業台都顯示連宋領先。
在公視螢幕上,還呈現了最權威的中選會票數。六點零三分,中選會陳呂的票數開始以三十五萬多領先連宋的三十一萬多,之後陳呂持續微幅領先.中選會雖然票開的慢,但是從很早期就呈現陳呂穩定領先的趨勢。然而,各商業台已經將雙方選票飆到六百萬,而且是連宋一路領先。怎麼辦?於是就在六點出頭這神奇的一刻,所有商業台都開始讓陳呂絕地反攻,從一路落後突然變成領先。觀眾不禁錯愕,怎麼雙方都已超過六百萬票了,選情竟然翻盤?
大家都知道,中選會的數字因為需要經過層層查核,所以比較慢.商業台在前面一個半小時票開的飛快,後來中選會越來越快時,他們卻越來越慢,甚至近半小時票數一動都不動.想起來真奇怪,當無票可開時,他們一下子變出了幾百萬票.當中選會加快時,他們卻從過動兒變成了重度遲緩,好讓票數向中選會靠攏.而且被他們弄成一路領先的那組候選人,在六點之後突然穩定落後。
這一切如何可能?商業台在開票前期變出這麼多票來,害連宋支持者欣喜若狂,扁呂支持者一路緊張。四點四十三分時,飆票最大膽的一台,突然出現連宋七百三十二萬票的奇蹟,領先陳呂兩百多萬票。那一刻,不知多少人歡欣鼓舞,又有多少人差點心臟病發。這台很快拉掉穿幫畫面,但卻賺到了當晚最高收視率。另一台不遑多讓,不斷拉大連宋的領先幅度,甚至多達幾十萬票,而這台,正好是連宋競選總部群眾收看的一台。還有號稱首創出口民調的那台,在五點半左右終於公布,連宋領先六個百分點。出口民調一出爐,這台的票數就立刻把連宋領先幅度拉大。
聽說,這種灌票技術已經修練多年,大家都知道如何避免灌爆。開票前期,可以盡情把票「變」出來,等到中選會數字快趕上時,再把票數逐漸調成真的,開票過程就變得既快又準。只要算好押寶的贏家大概贏多少,再把電腦程式設定好,什麼全國總數,分區狀況,電腦就一直給你跑下去,美美的主播正經八百地跟專家們討論著最新數字的意義,你能不相信嗎?
選舉結束後,如果一切恢復正常,大家也樂於忘記這些神奇事跡。過去這麼多次選舉開票,觀眾被當作呆子耍,也就算了。但這一次,藍軍立委在選後引用出口民調,作為懷疑作票的證據,而連宋支持者因為看電視台而以為連宋一直安全領先,以致於後來「選情逆轉」時他們難以接受,甚至走向抗爭。電視台玩的黑心賺錢遊戲,竟然直接影響到選後的社會動盪,我們是不是該問問這些電視台,你們憑什麼這樣做?當整個社會被撕裂,我們總有權利要求:電視台,給個說法吧!
一點點個人看法
版主: lili夫
如果今天我在國外,我也會優先投給亞洲人,除非我完全沒有少數民族的自我意識.
你指的是台灣人投台灣人嗎
但是台灣人(講台灣話的)不是台灣人(住在台灣土地上的)的少數民族呀 是佔有七成八的人口
這可能要講很多,但是是我個人心得.不代表社會真相就是如此.首先我是從社會分類理論和社會認定理論的觀點來看.所謂的社會認定和社會分類有一個中心理念,就是人會依照性別,種族,外貌,宗教,工作,階級....等因素來分類.分類後學者研究,對於族群義是最敏感的往往是少數族群.他們比多數族群對自己的身分更加敏感.所以團結的力量會比多數族群高.我是沒有做過調查,但是有一位朋友的問話就讓我恍然大悟,他問我的校長,有點不平的問:為什麼本省人可以投國民黨,可是很多外省人卻在比例上很少支持本省候選人(大意如此,我想重點是他問話的重點,不是字句上挑毛病.無可否認,老一輩的族群有根深蒂固擁護的黨派).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疑問,而我老師的回話讓我很釋懷,那就是少數族群本來就會有這樣的行為.聽完後,我想很多人可以接納寬容.我不是要挑起省籍情節,而是要就事論事.可惜沒有研究針對省籍是否會有不同的投票行為.但是我可以接納和肯定少數族群需要有代表性的候選人來制衡多數族群.
人會傾向找和自己相同的人做朋友,例如金髮和金髮,亞洲人和亞洲人,因為特質相似讓自己安心,這可能是生物意識.所以我覺得族群分類絕對有,但是族群分裂和對抗,這就是有心人士的傷害.在此我也覺得阿扁自己在吞食苦果,若非選前他們分裂族群,今天反彈的會如此大嗎.請注意在此我說的族群特別指的是受到傷害被分裂的族群.被挑撥的族群.投國民黨我也投呀,但是我不在我所指的族群中.
我就笑李遠則說族群融合,怎麼可能要挑撥出族群的意識的人來做族群融合的工作,這也是大家不信賴阿扁的原因.現在可以看到國民黨和親民黨有嚴重的利益歧見.你們可以說我再挑撥省籍情節,但是我只是就事論事.國民黨立委的選民支持者大多數是希望安定的中間選民,和大陸時代留下來忠心耿耿得擁護者.他們對國民黨有深刻的同袍情誼.但是親民黨立委可以很清楚看見清一色幾乎是新移民.國民黨立委的支持者,如果用省籍分類可能一半一半,這些人希望的是經濟繁榮和穩定.這些人對於總統府前的抗爭可能所持態度可能是保留甚至反感,再如此下去,選票會流失.可是親民黨和新黨從上次選舉就可以發現,資源不再,尤其是新黨,這樣的情勢使他們必須大動作來回報他們的支持者.
其實阿扁當選時,我內心很沉重,因為他現在有六百多萬人的託付,他們給他再一次機會,是多大的責任,而總統不好當,現在物價波動,誰可以處理完善?重稅時期將要前來,這都不好應付.如果是我早就說不用重新選舉,總統你來當.
以前我一直認為族群是融合得,沒有所謂省籍意識,但是最近幾年我才發現,或多或少的歧視都存在在社會上,絕對不是選舉才出現.例如九歌話劇中一個丑角就是刻板印象的台灣人,從此我沒去看過九歌的兒童話劇.我也反應給九歌劇團.如果完全沒有自我優越感,為什麼上流美的發音就被刻意拿出來嘲笑和做文章?這裡我說的是大家根深蒂固對正統的心理情節.這樣反應出我們的美語學習,很擔心小孩發音不准,將學會純正發音視為重要的學習指標.我擔心的是台灣民眾如此劃分族群的方式,如何對待未來的新移民,包括大陸和外籍新娘,對他們的態度充滿歧視,我希望選後可以立法族群平等法,不可以問出生地,不可以貼照片(履歷上和申請學校)不可以問宗教,身高體重年齡等和就職及申請學校無關但是會挑起個人主觀意識的資訊.
不過還是歡迎大家反駁,畢竟我是從單一角度審視目前的情形.我個人有嗎?我覺得似乎沒有,原因就是STone那天以為我是在講省籍,當時我連想都沒想過,直到他提出省籍,我才開始想為什麼大家的第一反應以為我是在說省籍,應該是因為大家心中已經有這個意識吧.可是為什麼我喜歡阿扁,但是我也更支持馬英九.很多交互作用吧
你指的是台灣人投台灣人嗎
但是台灣人(講台灣話的)不是台灣人(住在台灣土地上的)的少數民族呀 是佔有七成八的人口
這可能要講很多,但是是我個人心得.不代表社會真相就是如此.首先我是從社會分類理論和社會認定理論的觀點來看.所謂的社會認定和社會分類有一個中心理念,就是人會依照性別,種族,外貌,宗教,工作,階級....等因素來分類.分類後學者研究,對於族群義是最敏感的往往是少數族群.他們比多數族群對自己的身分更加敏感.所以團結的力量會比多數族群高.我是沒有做過調查,但是有一位朋友的問話就讓我恍然大悟,他問我的校長,有點不平的問:為什麼本省人可以投國民黨,可是很多外省人卻在比例上很少支持本省候選人(大意如此,我想重點是他問話的重點,不是字句上挑毛病.無可否認,老一輩的族群有根深蒂固擁護的黨派).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疑問,而我老師的回話讓我很釋懷,那就是少數族群本來就會有這樣的行為.聽完後,我想很多人可以接納寬容.我不是要挑起省籍情節,而是要就事論事.可惜沒有研究針對省籍是否會有不同的投票行為.但是我可以接納和肯定少數族群需要有代表性的候選人來制衡多數族群.
人會傾向找和自己相同的人做朋友,例如金髮和金髮,亞洲人和亞洲人,因為特質相似讓自己安心,這可能是生物意識.所以我覺得族群分類絕對有,但是族群分裂和對抗,這就是有心人士的傷害.在此我也覺得阿扁自己在吞食苦果,若非選前他們分裂族群,今天反彈的會如此大嗎.請注意在此我說的族群特別指的是受到傷害被分裂的族群.被挑撥的族群.投國民黨我也投呀,但是我不在我所指的族群中.
我就笑李遠則說族群融合,怎麼可能要挑撥出族群的意識的人來做族群融合的工作,這也是大家不信賴阿扁的原因.現在可以看到國民黨和親民黨有嚴重的利益歧見.你們可以說我再挑撥省籍情節,但是我只是就事論事.國民黨立委的選民支持者大多數是希望安定的中間選民,和大陸時代留下來忠心耿耿得擁護者.他們對國民黨有深刻的同袍情誼.但是親民黨立委可以很清楚看見清一色幾乎是新移民.國民黨立委的支持者,如果用省籍分類可能一半一半,這些人希望的是經濟繁榮和穩定.這些人對於總統府前的抗爭可能所持態度可能是保留甚至反感,再如此下去,選票會流失.可是親民黨和新黨從上次選舉就可以發現,資源不再,尤其是新黨,這樣的情勢使他們必須大動作來回報他們的支持者.
其實阿扁當選時,我內心很沉重,因為他現在有六百多萬人的託付,他們給他再一次機會,是多大的責任,而總統不好當,現在物價波動,誰可以處理完善?重稅時期將要前來,這都不好應付.如果是我早就說不用重新選舉,總統你來當.
以前我一直認為族群是融合得,沒有所謂省籍意識,但是最近幾年我才發現,或多或少的歧視都存在在社會上,絕對不是選舉才出現.例如九歌話劇中一個丑角就是刻板印象的台灣人,從此我沒去看過九歌的兒童話劇.我也反應給九歌劇團.如果完全沒有自我優越感,為什麼上流美的發音就被刻意拿出來嘲笑和做文章?這裡我說的是大家根深蒂固對正統的心理情節.這樣反應出我們的美語學習,很擔心小孩發音不准,將學會純正發音視為重要的學習指標.我擔心的是台灣民眾如此劃分族群的方式,如何對待未來的新移民,包括大陸和外籍新娘,對他們的態度充滿歧視,我希望選後可以立法族群平等法,不可以問出生地,不可以貼照片(履歷上和申請學校)不可以問宗教,身高體重年齡等和就職及申請學校無關但是會挑起個人主觀意識的資訊.
不過還是歡迎大家反駁,畢竟我是從單一角度審視目前的情形.我個人有嗎?我覺得似乎沒有,原因就是STone那天以為我是在講省籍,當時我連想都沒想過,直到他提出省籍,我才開始想為什麼大家的第一反應以為我是在說省籍,應該是因為大家心中已經有這個意識吧.可是為什麼我喜歡阿扁,但是我也更支持馬英九.很多交互作用吧
andie,
你講的很有道理。因為你最後一段有回應到我上次直接把省籍拿出來質疑你的事,我稍微解釋一下:我也不過是以此為例,因為這的確如你所說,是本國國民受到扁政府多年來鼓動族群分裂的動作所重下的最深刻印象,也可以說是刻板印象。我必須說,Rebecca 和你所思考的<族群>層面,的確存在,但是至少我沒看到半個談族群問題的扁政府人士,曾經如此深刻地思索並發言?除了挑撥省籍意識外,他們有沒有思考過真正族群分類的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經濟學呢?我沒看到過!這是那些挑撥族群意識者最令人厭棄之處,膚淺,愚蠢,而這些膚淺愚蠢其實是一些極精明自利的人為了某種私利目的而裝出來的!這就更令人唾棄到極點。
我直接把省籍問題拿來質疑你,我的意思是:當你要談族群問題時,一定要講清楚、講深刻、講出真正道理來,否則任何一個國人包括我在內,都很容易會把你歸類為<搞省籍分化>。當你面對已被炒作成刻板印象的議題,而你想處理這個議題、發表你的洞見時,你當然要花更多的力氣(如你現在寫得很棒的這篇)來先對抗掉刻板印象,不然別人一定先會把你丟到刻板印象的爛泥坑裏去。
對抗刻板印象時當然要花上更多的力氣。不然,我們就得付出諸如:你會生氣我為何如此小看你,等等之類的代價。 ^_^ (不要太介意啦,我故意講點輕鬆話)
其他的,你今天所說的社會學知識,我獲益良多,真的很棒!多謝你的分享。 ^_^
stone
04/3/25 Thu 12:40
你講的很有道理。因為你最後一段有回應到我上次直接把省籍拿出來質疑你的事,我稍微解釋一下:我也不過是以此為例,因為這的確如你所說,是本國國民受到扁政府多年來鼓動族群分裂的動作所重下的最深刻印象,也可以說是刻板印象。我必須說,Rebecca 和你所思考的<族群>層面,的確存在,但是至少我沒看到半個談族群問題的扁政府人士,曾經如此深刻地思索並發言?除了挑撥省籍意識外,他們有沒有思考過真正族群分類的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經濟學呢?我沒看到過!這是那些挑撥族群意識者最令人厭棄之處,膚淺,愚蠢,而這些膚淺愚蠢其實是一些極精明自利的人為了某種私利目的而裝出來的!這就更令人唾棄到極點。
我直接把省籍問題拿來質疑你,我的意思是:當你要談族群問題時,一定要講清楚、講深刻、講出真正道理來,否則任何一個國人包括我在內,都很容易會把你歸類為<搞省籍分化>。當你面對已被炒作成刻板印象的議題,而你想處理這個議題、發表你的洞見時,你當然要花更多的力氣(如你現在寫得很棒的這篇)來先對抗掉刻板印象,不然別人一定先會把你丟到刻板印象的爛泥坑裏去。
對抗刻板印象時當然要花上更多的力氣。不然,我們就得付出諸如:你會生氣我為何如此小看你,等等之類的代價。 ^_^ (不要太介意啦,我故意講點輕鬆話)
其他的,你今天所說的社會學知識,我獲益良多,真的很棒!多謝你的分享。 ^_^
stone
04/3/25 Thu 12:40
真討厭,還沒講完,被我先生一直吵,都忘了我要講什麼。
我一直持著<我們早就已經是同一個族群>的論點,當然一部份因為我是一個熱情友愛的人,一部份因為我是基督徒,一部份因為我真的除了台灣以外還真想不出世界上有哪個地方是我想住的、那廢話我當然希望這是一個真正包容我這個「外省第二代」的國度,一部份也因為我的樂觀正向的個性。
但是,其實最主要的理由是,我習於也喜歡用家庭的觀念來看待國家--這點你可以說我承襲儒家<家齊國治天下平>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只要像瑞亞那樣很簡單用一個家庭的比喻來講她對公投幹麼要支持,就比千言萬語大理論都更能說服我、讓我願意尊重熱切盼望公投過關的同胞們的真心情。
家庭裏各有肢體,每個人的智能程度、反叛程度、成就水準、選擇的工作、居住的地點、選擇的國籍,在一個相同遺傳源頭(及大的民族集體遺傳裏面)之下,都是可能大相逕庭的;當然也有些家庭成員的同質性真的很高,像...嗯,以色列或連戰家好了。但是當然有更多家庭裏每個成員的資質、命運、成就都不同。這是很正常又自然的事。所以一個社會(同一族群)的成員,本來就會有居住地、職業、教育水準、工作別等等的差異,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我同意社會學可以用〔族群分類〕的眼光來辨析及研究其中成因、現況及發展和影響力,可以用來做學術研究,可以用來做政策依據,可以用來預策未來----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認為這些不同<類別>的小群,<不是同屬一個族群>。
更因為一直有政客炒作族群分裂,當然也如 andie 所說,炒作這題目的人會自嘗惡果,這不是我想討論的部份--所以我只要聽到談族群這個話題,就會張起比平常電量高出數倍的電網以茲防禦,用更嚴格的挑剔來警覺該人是不是傾向於弱智式的談論族群問題。呵呵,andie 你就不幸中標了啦。
但我今天又再次看到你的高度智能的展現,所以對你說的也是心服口服。只不過,基於個人信念,我還是很堅持<我們國家根本早就是同一個族群>,雖然我知道裏面真的有異質性其實也頗高的<不同小群>。
stone
04/3/25 Thu 1pm
我一直持著<我們早就已經是同一個族群>的論點,當然一部份因為我是一個熱情友愛的人,一部份因為我是基督徒,一部份因為我真的除了台灣以外還真想不出世界上有哪個地方是我想住的、那廢話我當然希望這是一個真正包容我這個「外省第二代」的國度,一部份也因為我的樂觀正向的個性。
但是,其實最主要的理由是,我習於也喜歡用家庭的觀念來看待國家--這點你可以說我承襲儒家<家齊國治天下平>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只要像瑞亞那樣很簡單用一個家庭的比喻來講她對公投幹麼要支持,就比千言萬語大理論都更能說服我、讓我願意尊重熱切盼望公投過關的同胞們的真心情。
家庭裏各有肢體,每個人的智能程度、反叛程度、成就水準、選擇的工作、居住的地點、選擇的國籍,在一個相同遺傳源頭(及大的民族集體遺傳裏面)之下,都是可能大相逕庭的;當然也有些家庭成員的同質性真的很高,像...嗯,以色列或連戰家好了。但是當然有更多家庭裏每個成員的資質、命運、成就都不同。這是很正常又自然的事。所以一個社會(同一族群)的成員,本來就會有居住地、職業、教育水準、工作別等等的差異,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我同意社會學可以用〔族群分類〕的眼光來辨析及研究其中成因、現況及發展和影響力,可以用來做學術研究,可以用來做政策依據,可以用來預策未來----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認為這些不同<類別>的小群,<不是同屬一個族群>。
更因為一直有政客炒作族群分裂,當然也如 andie 所說,炒作這題目的人會自嘗惡果,這不是我想討論的部份--所以我只要聽到談族群這個話題,就會張起比平常電量高出數倍的電網以茲防禦,用更嚴格的挑剔來警覺該人是不是傾向於弱智式的談論族群問題。呵呵,andie 你就不幸中標了啦。
但我今天又再次看到你的高度智能的展現,所以對你說的也是心服口服。只不過,基於個人信念,我還是很堅持<我們國家根本早就是同一個族群>,雖然我知道裏面真的有異質性其實也頗高的<不同小群>。
stone
04/3/25 Thu 1pm
-
- 文章: 36
- 註冊時間: 2003-11月-12 09:17 am
- 來自: Taipei
To andie & stone
關於族群,我有非常多的想法與深刻感受, 但是,有不少是進行中的思考,不見得能夠馬上講清楚,也不見得可以針對妳們的point對話。不過,我的想法做暫時的分享應該是可以的。
族群、成見、刻板印象,與利益衝突,只要同在一塊土地上,一定存在。兩三百年前的閩客衝突、與原住民的衝突,客家族群因為人數少,常成為統治者拉攏的對象等等,用看歷史的角度,這些都是必然的。每一個族群都是自利的,都有其必然的行動邏輯,很難說誰優誰劣誰對誰錯。
我不能夠完全同意將族群衝突省籍情結等等完全歸罪到民進黨或是甚至陳水扁一個人身上。當然,我何必冒著被K的風險去為
必須被歸類為政客、政治邏輯(這些我未必認同)的這類事辯護?我何必提這個談這個?我的基本態度是,我是真心的關心族群問題,因此我要面對它正視它。就像,當別人指出或是我自己認為我有哪些缺點,在想要改進缺點之前,「直接面對認識缺點到底是什麼?」是改善缺點的第一項條件。更直接的比喻:我得了什麼「疾病」?在治病之前,對疾病與嚴重度的認識是絕對必要的。在這個態度前提之下,我希望我以下所言不會被誤解為挑起什麼什麼情結。(對我實在是一點好處也沒有)
很多人都說,我們日常生活哪有什麼族群分裂?大家族群融合得很好啊,我有什麼的什麼的好朋友啊。我嫁的是什麼什麼人啊。全都是選舉造成分裂,全都是誰很可惡..... 我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同意的部分是,會,選舉會惡化分裂。
不同意的部分我有兩個理由。
一個是,這就是選舉邏輯。當年的民進黨全部換一群人,或是誰換成誰,就個別的人來說也許會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邏輯絕對是一樣的。我現在講的絕對不是指現在式之必然性,今天的時間點,我們的確到了應該要努力逐漸擺\脫這個悲傷的實情的時候了。我說的是反對黨的發展史,以及那種必定會或多或少延續與殘留的推進力。在這一點上,也許會有人無法接受這種「必要之惡」說(就像,尤其是在社會主義的世界性實驗被證明幾乎是無法擺\脫專制權威的本質之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擁護者某種程度會說這種制度有其必要之惡一樣)。但,我目前的確是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看問題的方法。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你可以接受選舉邏輯的必然之悲,才可以更根本的正視它進而不會受到太深的影響,當多數的選民可以做到這種地步,這種選舉伎倆就會自動消失。這是一個循環互動的過程。選民與候選人的互動,更重要的也是,A族群與B族群,或更複雜的族群關係等等,全都是互動出來的循環。(而我也深信,時間是最重要的改善因素。)除非你要說你反對民主與選舉制度。那討論的方向當然就要做大轉彎。
第二個理由,也許有人更不能接受。那就是有,族群衝突與裂痕本來就存在。就不要說裂痕吧,說差異與文化認同吧。
也許,你們有些人思想比較早成熟或是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但至少對我來說,以下是我個人關於這個話題的成長經歷。
我一直到很晚很晚,才逐漸對族群、差異、文化、歷史,有了一些生活面向上(而非歷史課本)的瞭解與認識。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是芋仔蕃薯(現在仍是很要好)。從現在的我的眼光,來看當年的我們的友誼,我會覺得我竟然在體會閨中密友面對家庭重大事件(高中時她父親回大陸探親)的感受的能力很低(當時當然渾然不覺啦)。
我第一次上班工作,最要好的同事是客家人。也算是我的第一次接觸。後來她結婚時,我到關西去當她的伴娘。我也覺得有點陌生。
我想講的不是差異有什麼了不得,或是認同不認同。我要講的是,我感到陌生,友誼讓我很想更瞭解一切,但是我不瞭解。
對了還有交男朋友這回事,嘿嘿,涉及隱私,不過也是一個小小的衝擊。什麼叫衝擊?因為我發現到它一直在我的身邊,而我完全不知道不瞭解。
這是為什麼我會對「我們早就族群融合了嘛」一說稍微持懷疑態度。跟多數人一樣,我也從不覺得生活裡跟誰有任何隔閡或「裂痕」,但這種不完全瞭解的「發現」卻帶給我一些震撼。它在平日不會帶來裂痕。然而,我覺得差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家庭,的確有不同的文化)與不瞭解,在關鍵的時刻仍然會顯現出來。顯現出來,經常(非必然)是裂痕的前奏。(延伸出來可以討論的是,瞭解與寬容,整體來說又跟教育程度有關。)
我會去想為什麼會這樣。我一直覺得我們這些五年級生,要上溯四年級延續到六年級應該也都成立,共同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然而橫向的瞭解卻一直有點缺乏。城鄉之間、南北之間、族群之間,不同的都市之間,太多了。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特殊」的(被扭曲的)台灣歷史正是我們的成長與受教育的背景,整體來說(不講個別),這樣的成長過程在某方面來說,我很想用「蒼白」來形容。
我只是試著把心中的未必周延正確的解釋表達出來。解釋應該可以有助於族群之間更多的更深刻的瞭解吧。沒有真正的瞭解,談什麼族群融合呢?
唉,也不知道有沒有表達的正確,就隨便看看吧!
Rebecca
關於族群,我有非常多的想法與深刻感受, 但是,有不少是進行中的思考,不見得能夠馬上講清楚,也不見得可以針對妳們的point對話。不過,我的想法做暫時的分享應該是可以的。
族群、成見、刻板印象,與利益衝突,只要同在一塊土地上,一定存在。兩三百年前的閩客衝突、與原住民的衝突,客家族群因為人數少,常成為統治者拉攏的對象等等,用看歷史的角度,這些都是必然的。每一個族群都是自利的,都有其必然的行動邏輯,很難說誰優誰劣誰對誰錯。
我不能夠完全同意將族群衝突省籍情結等等完全歸罪到民進黨或是甚至陳水扁一個人身上。當然,我何必冒著被K的風險去為
必須被歸類為政客、政治邏輯(這些我未必認同)的這類事辯護?我何必提這個談這個?我的基本態度是,我是真心的關心族群問題,因此我要面對它正視它。就像,當別人指出或是我自己認為我有哪些缺點,在想要改進缺點之前,「直接面對認識缺點到底是什麼?」是改善缺點的第一項條件。更直接的比喻:我得了什麼「疾病」?在治病之前,對疾病與嚴重度的認識是絕對必要的。在這個態度前提之下,我希望我以下所言不會被誤解為挑起什麼什麼情結。(對我實在是一點好處也沒有)
很多人都說,我們日常生活哪有什麼族群分裂?大家族群融合得很好啊,我有什麼的什麼的好朋友啊。我嫁的是什麼什麼人啊。全都是選舉造成分裂,全都是誰很可惡..... 我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同意的部分是,會,選舉會惡化分裂。
不同意的部分我有兩個理由。
一個是,這就是選舉邏輯。當年的民進黨全部換一群人,或是誰換成誰,就個別的人來說也許會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邏輯絕對是一樣的。我現在講的絕對不是指現在式之必然性,今天的時間點,我們的確到了應該要努力逐漸擺\脫這個悲傷的實情的時候了。我說的是反對黨的發展史,以及那種必定會或多或少延續與殘留的推進力。在這一點上,也許會有人無法接受這種「必要之惡」說(就像,尤其是在社會主義的世界性實驗被證明幾乎是無法擺\脫專制權威的本質之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擁護者某種程度會說這種制度有其必要之惡一樣)。但,我目前的確是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看問題的方法。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你可以接受選舉邏輯的必然之悲,才可以更根本的正視它進而不會受到太深的影響,當多數的選民可以做到這種地步,這種選舉伎倆就會自動消失。這是一個循環互動的過程。選民與候選人的互動,更重要的也是,A族群與B族群,或更複雜的族群關係等等,全都是互動出來的循環。(而我也深信,時間是最重要的改善因素。)除非你要說你反對民主與選舉制度。那討論的方向當然就要做大轉彎。
第二個理由,也許有人更不能接受。那就是有,族群衝突與裂痕本來就存在。就不要說裂痕吧,說差異與文化認同吧。
也許,你們有些人思想比較早成熟或是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但至少對我來說,以下是我個人關於這個話題的成長經歷。
我一直到很晚很晚,才逐漸對族群、差異、文化、歷史,有了一些生活面向上(而非歷史課本)的瞭解與認識。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是芋仔蕃薯(現在仍是很要好)。從現在的我的眼光,來看當年的我們的友誼,我會覺得我竟然在體會閨中密友面對家庭重大事件(高中時她父親回大陸探親)的感受的能力很低(當時當然渾然不覺啦)。
我第一次上班工作,最要好的同事是客家人。也算是我的第一次接觸。後來她結婚時,我到關西去當她的伴娘。我也覺得有點陌生。
我想講的不是差異有什麼了不得,或是認同不認同。我要講的是,我感到陌生,友誼讓我很想更瞭解一切,但是我不瞭解。
對了還有交男朋友這回事,嘿嘿,涉及隱私,不過也是一個小小的衝擊。什麼叫衝擊?因為我發現到它一直在我的身邊,而我完全不知道不瞭解。
這是為什麼我會對「我們早就族群融合了嘛」一說稍微持懷疑態度。跟多數人一樣,我也從不覺得生活裡跟誰有任何隔閡或「裂痕」,但這種不完全瞭解的「發現」卻帶給我一些震撼。它在平日不會帶來裂痕。然而,我覺得差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家庭,的確有不同的文化)與不瞭解,在關鍵的時刻仍然會顯現出來。顯現出來,經常(非必然)是裂痕的前奏。(延伸出來可以討論的是,瞭解與寬容,整體來說又跟教育程度有關。)
我會去想為什麼會這樣。我一直覺得我們這些五年級生,要上溯四年級延續到六年級應該也都成立,共同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然而橫向的瞭解卻一直有點缺乏。城鄉之間、南北之間、族群之間,不同的都市之間,太多了。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特殊」的(被扭曲的)台灣歷史正是我們的成長與受教育的背景,整體來說(不講個別),這樣的成長過程在某方面來說,我很想用「蒼白」來形容。
我只是試著把心中的未必周延正確的解釋表達出來。解釋應該可以有助於族群之間更多的更深刻的瞭解吧。沒有真正的瞭解,談什麼族群融合呢?
唉,也不知道有沒有表達的正確,就隨便看看吧!
Rebe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