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經有類似的困擾,不過寶寶倒不是每次睡覺都要找婆,但偶爾也會如此。我想,作媽媽的P是一種渴望孩子能把自己視為最安全的懷抱的心情吧,當這種感覺沒有被滿足時,P的心裡其實是會欠缺安全感及信心的。作媽媽的心情很奇妙,渴望親子的親密感似乎無法取代。

我猜andie、晴媽與Hank,應該都沒有與長輩同住吧,所以有著非常足夠的安全感與信心,瞭解自己的孩子都在自己可以瞭解的範圍,這時候如果有很愛孩子的親人能代替一下照顧者的角色,也許有種喘口氣的輕鬆吧。

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我的老大在老二初生後,婆婆即堅持把老大帶去同睡,那時約1Y8M。到三歲左右,我曾經積極地計畫,然後很自然地把孩子帶回自己的身邊同睡。這樣作在我看來的好處很多,不過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我覺得睡前、睡眠中間到睡醒這段期間是特別親密的親子時光,對親子關係大有改善。從睡前遊戲到漸漸calm down,到互相依偎親子共讀,講講悄悄話,到睡眠中的安撫、照料(尤其孩子生病的時候,總覺得媽媽應該要親自瞭解、照料),以及醒來時的童言童語(如果自然睡醒精神好,是很有趣可愛的

其實是發生在老大讀幼稚園後,新鮮期過後,有一段時間除了賴床還不願隨著我去上學。學校老師觀察之後,建議工作晚歸的我加強親子之間的親密感與依附感,生活中細節的改善則是我自己擬的方案。恰巧家中換屋,生活空間重新安排,我也在搬家前就與老大漸漸達成共識要住在同一個房間,然後再與婆婆溝通,也就趁機帶回來同睡。此後,我覺得在教養孩子以及帶他上學這件事情都很有幫助。只是,我另有一個1Y8M的老二,同時哄兩人睡覺,早上叫醒愛賴床的老大都是新的難題。

所以,我個人的經驗,還是覺得親(父或母)子的親暱感與依附感很重要。這尤其在年紀稍大之後的行為與品格教養時會有影響,長期依附長輩,而長輩又很保護孩子的時候(長輩通常很難放手讓孩子探索、自我學習),父母在教養上其實會出現困難的

P,我在看你有限的陳述時,想到幾個點


我是覺得,把屎尿、餵奶、哄睡,這些BABY的人生大困難,能陪伴他度過的人,通常BABY就會很依賴喔

喔,對了,一位曾經當過園長的好朋友告訴我,每天撥出一小段時間與你的BABY獨處,寧靜而安詳的。譬如:出去散步一小段路。我自己的作息不允許,但另一位大家庭同住的朋友從寶寶九的月大時開始實行地,效果倒是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