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jack:
第一次向你請教問題,其實是有關心理的好奇
最近因為大女兒上幼稚園後,保母又接手一位中途加入的小女孩,滿一歲多,其父母均在中部地區首區一指的第一志願高中任教,我想學識涵養應該不差
我好奇的是其女兒之前所托的保母,是強調蒙氏教育一個人帶六個小孩(年齡大小參差),萬一忙不過來會臨時請終點保母幫忙,其父母在該保母最近還要再新收一位新生兒的情形下,才決定換保母
昨天和保母聊天很難了解這種情形,一個人帶七個小孩的嬰兒蒙氏教育為何?為何讓這些教育水準也不錯的父母趨之若鶩,觀察這個小孩才滿一歲多真是無法形容的乖,據其父母形容非常自律,我和保母觀察孩子是很安靜,初換保母也不會大哭,只是小聲啜泣一會,更不會大笑,基本上是很獨立又讓人覺得很冷,不和人有熱切交流的眼神,小小年紀才在學步就會一個人玩
和我家那二個會大哭大笑,撒嬌撒野追逐的孩子一比,我家的簡直是野人,好怕把對方父母嚇跑
雖然我女兒現在中班也是就讀蒙校學校,初略知道一些蒙氏精神(不是非常知道),但是對於嬰兒及小小孩的部份還是不知道其精神理論基礎為何?孩子的自律是從嬰兒就要要求了嗎?怎樣的保母與幼兒比例才好呢?這樣的優缺點為何?對於唸蒙校的孩子你會覺得做父母有需要補什麼該理論教育不足之處或是需平衡的地方嗎?
覺得自己想法太八股,還是停留在保母就是另一個媽媽的時代
所以才會如此好奇
rita
嬰兒蒙式教育
Dear Rita: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個真實故事好了.
在日本有一位高中老師,當他去學蒙氏教育以後,他發覺他沒有辦法去調整這些高中的學生,於是就到國小當老師,慢慢的他又覺得這些孩子他也無法調整,就到蒙氏3~6歲的教室裡,可是他再怎麼付出也很難,最後進入到蒙氏0~3歲的領域裡.
這個原理就是回歸到我說過的"髓鞘化",孩子髓鞘化需要環境的刺激,才能建構自己的能力,例如,當你對某個幼兒說,來來來,孩子爬向你,卻在中途為了某件吸引他的東西而轉向了,但是有些幼兒就會筆直的爬向你,絲毫不受週遭事物的影響.這就取決於孩子重複的刺激夠不夠.
而髓鞘化在三歲以前達到60%,3~6歲可以達到95%,而6~9歲只剩下5%.所以孩子越小,受到的刺激越多越好,所謂一道刺激就會讓腦部產生一道刮痕,而刮痕越多,腦部的皺褶越多,其反應及智能容量也越大.回到上面的例子,筆直爬向你與中途轉向,可能在往後就決定孩子的意志力強弱與否.
因此你會發現孩子像小大人,超乎一般的想像,以上就是蒙氏的精神與理論.
蒙氏0~3歲的比例是1:6,而且年齡要有差異性,環境也要佈置適合孩子,由於孩子需要孤立化建構能力,因此混齡可以在環境中各取所需,才不會產生衝突,而老師的角色是在協助孩子獨立,佈置及示範讓孩子能夠建構能力的教具,如果混齡不徹底,孩子在環境中就會往負面發展,哭鬧或咬人打人的情形就會出現.
至於讀蒙氏教育的孩子,你可以多讀蒙氏書籍充實自己,0~3歲可以讀"生命重要的前三年",所謂"小時候偷拔胡,長大偷牽牛"(台語諺語),我們反過來說,也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只需要給很簡單很單純的刺激,將來就靠著這樣的建構來做很大的成就,所以很多能力越小建立越好.
如果是3~6歲的孩子,父母需要讀的書就多很多了,你可以參考我以前所列的書單.
jack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個真實故事好了.
在日本有一位高中老師,當他去學蒙氏教育以後,他發覺他沒有辦法去調整這些高中的學生,於是就到國小當老師,慢慢的他又覺得這些孩子他也無法調整,就到蒙氏3~6歲的教室裡,可是他再怎麼付出也很難,最後進入到蒙氏0~3歲的領域裡.
這個原理就是回歸到我說過的"髓鞘化",孩子髓鞘化需要環境的刺激,才能建構自己的能力,例如,當你對某個幼兒說,來來來,孩子爬向你,卻在中途為了某件吸引他的東西而轉向了,但是有些幼兒就會筆直的爬向你,絲毫不受週遭事物的影響.這就取決於孩子重複的刺激夠不夠.
而髓鞘化在三歲以前達到60%,3~6歲可以達到95%,而6~9歲只剩下5%.所以孩子越小,受到的刺激越多越好,所謂一道刺激就會讓腦部產生一道刮痕,而刮痕越多,腦部的皺褶越多,其反應及智能容量也越大.回到上面的例子,筆直爬向你與中途轉向,可能在往後就決定孩子的意志力強弱與否.
因此你會發現孩子像小大人,超乎一般的想像,以上就是蒙氏的精神與理論.
蒙氏0~3歲的比例是1:6,而且年齡要有差異性,環境也要佈置適合孩子,由於孩子需要孤立化建構能力,因此混齡可以在環境中各取所需,才不會產生衝突,而老師的角色是在協助孩子獨立,佈置及示範讓孩子能夠建構能力的教具,如果混齡不徹底,孩子在環境中就會往負面發展,哭鬧或咬人打人的情形就會出現.
至於讀蒙氏教育的孩子,你可以多讀蒙氏書籍充實自己,0~3歲可以讀"生命重要的前三年",所謂"小時候偷拔胡,長大偷牽牛"(台語諺語),我們反過來說,也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只需要給很簡單很單純的刺激,將來就靠著這樣的建構來做很大的成就,所以很多能力越小建立越好.
如果是3~6歲的孩子,父母需要讀的書就多很多了,你可以參考我以前所列的書單.
jack
蒙氏嬰兒教育
[color=darkblue][/color]
請教Jack大哥:
我的孩子是念蒙氏園,
學校常辦一些活動,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
但是,學校是採"半天蒙氏",
而您文中表示"這個原理就是回歸到我說過的"髓鞘化",孩子髓鞘化需要環境的刺激,才能建構自己的能力,例如,當你對某個幼兒說,來來來,孩子爬向你,卻在中途為了某件吸引他的東西而轉向了,但是有些幼兒就會筆直的爬向你,絲毫不受週遭事物的影響.這就取決於孩子重複的刺激夠不夠".
半天蒙氏的學校,是否會使孩子缺乏"重複性",
而無法獲得完整的"髓鞘化",
使得許多觀念無法奠定得很紮實,
最後只落得一個'半調子"呢?
讀蒙氏園,一定要讀整天蒙氏的嗎
麻煩大哥了,感恩!
請教Jack大哥:
我的孩子是念蒙氏園,
學校常辦一些活動,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
但是,學校是採"半天蒙氏",
而您文中表示"這個原理就是回歸到我說過的"髓鞘化",孩子髓鞘化需要環境的刺激,才能建構自己的能力,例如,當你對某個幼兒說,來來來,孩子爬向你,卻在中途為了某件吸引他的東西而轉向了,但是有些幼兒就會筆直的爬向你,絲毫不受週遭事物的影響.這就取決於孩子重複的刺激夠不夠".
半天蒙氏的學校,是否會使孩子缺乏"重複性",
而無法獲得完整的"髓鞘化",
使得許多觀念無法奠定得很紮實,
最後只落得一個'半調子"呢?
讀蒙氏園,一定要讀整天蒙氏的嗎
麻煩大哥了,感恩!
Dear Martica:
我所說的是指0~3歲的蒙氏教育,孩子需要大量的重複及多樣的刺激還有規律的作息(秩序感),來讓孩子藉由無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形成"髓鞘化".
到了3~6歲的蒙氏教室,孩子已經是屬於有意識的吸收性心智,會去選擇屬於自己"敏感期"的活動去做,而且此時的孩子,必須藉著0~3歲所得到的基本能力去學習,所以蒙氏半天的工作時間對一般孩子而言是可以的.
學校經常辦活動對孩子也是一種體驗,3~6歲的教室教具多很多,與辦活動一樣就是給孩子更多的刺激.而我會建議讓孩子讀整天,不是整天都要操作教具,而是能夠處在一個比較適合孩子的環境裡"兒童之家 ".以及讓孩子能夠多體驗社會性及社交行為.
至於是否會缺乏重複性及成為半調子,那就要看老師的功力如何了,老師會不會管理教室,懂得觀察以及是否有方法來幫助孩子就變得很重要.
jack
我所說的是指0~3歲的蒙氏教育,孩子需要大量的重複及多樣的刺激還有規律的作息(秩序感),來讓孩子藉由無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形成"髓鞘化".
到了3~6歲的蒙氏教室,孩子已經是屬於有意識的吸收性心智,會去選擇屬於自己"敏感期"的活動去做,而且此時的孩子,必須藉著0~3歲所得到的基本能力去學習,所以蒙氏半天的工作時間對一般孩子而言是可以的.
學校經常辦活動對孩子也是一種體驗,3~6歲的教室教具多很多,與辦活動一樣就是給孩子更多的刺激.而我會建議讓孩子讀整天,不是整天都要操作教具,而是能夠處在一個比較適合孩子的環境裡"兒童之家 ".以及讓孩子能夠多體驗社會性及社交行為.
至於是否會缺乏重複性及成為半調子,那就要看老師的功力如何了,老師會不會管理教室,懂得觀察以及是否有方法來幫助孩子就變得很重要.
jack
DEAR 大哥:
一直覺得自己是有點ㄍ一ㄥ的人,講好聽一點是求完滿,其實是畫一個無法成形的大餅做繭自縛,單身時還好,有老公及兩個孩子後則是想當個無敵媽媽及老婆
給孩子溫暖舒適整潔的家,給老公無後顧之憂的環境,如果可以還讓老公帶便當切好的水果去用餐,當然大部份的時候是一兼挑起育兒的責任
還有自我成長的要求唸書,在工作上升遷,在專業上進修的自我要求
真的是很忙,而這忙是自我要求使然,然而在一切不順如孩子生病,自己生病後為無法維持自己的"水準''後,兵敗如山倒...
最近居然非常封閉自己及想了結生命........
不可思議吧!
我想大哥的人生歷練足以了解而不會被嚇到
當然我也在試著調適中,試著接受孩子不一定平順(或者說人生),不可能不會生病(僅管家裡已在能力範圍內保存的乾淨),不可能沒有意外(除非我整天抱著),而這種內心的不安焦慮,及自我譴責及自我信心的摧毀,都考驗這半個月來的我
我想今天能夠去面對去談代表我已試著走出.....
想到最近靠安眠藥還不能安眠,這種日子不能再下去
大哥如果有空罵罵我吧!
rita
一直覺得自己是有點ㄍ一ㄥ的人,講好聽一點是求完滿,其實是畫一個無法成形的大餅做繭自縛,單身時還好,有老公及兩個孩子後則是想當個無敵媽媽及老婆
給孩子溫暖舒適整潔的家,給老公無後顧之憂的環境,如果可以還讓老公帶便當切好的水果去用餐,當然大部份的時候是一兼挑起育兒的責任
還有自我成長的要求唸書,在工作上升遷,在專業上進修的自我要求
真的是很忙,而這忙是自我要求使然,然而在一切不順如孩子生病,自己生病後為無法維持自己的"水準''後,兵敗如山倒...
最近居然非常封閉自己及想了結生命........
不可思議吧!
我想大哥的人生歷練足以了解而不會被嚇到
當然我也在試著調適中,試著接受孩子不一定平順(或者說人生),不可能不會生病(僅管家裡已在能力範圍內保存的乾淨),不可能沒有意外(除非我整天抱著),而這種內心的不安焦慮,及自我譴責及自我信心的摧毀,都考驗這半個月來的我
我想今天能夠去面對去談代表我已試著走出.....
想到最近靠安眠藥還不能安眠,這種日子不能再下去
大哥如果有空罵罵我吧!
rita